
文/何雪姣
近期,以“弘揚科學家精神 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”為主題的第24個科技活動周圓滿落幕,全國各地開展了科技講座、科技表演秀、科普體驗、科普“四進”等一系列高質量、高水平科技活動,打造了一場全民共享的“科普盛宴”??萍际堑谝簧a力、人才是第一資源、創新是第一動力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,推動產業鏈、創新鏈、人才鏈深度融合,共同推動經濟“巨輪”向“新”而行。
讓科技引領產業發展??萍紕撔率俏覀兩羁陶J識和把握“穩”與“進”辯證法的重要領域。沒有科技創新就沒有產業質變,也形成不了新質生產力?;仡櫴澜缃洕l展歷程,有新的科學理論作基礎,有相應的新生產工具出現,是歷次產業革命的共同特點。對我國發展而言,推動質量變革、效率變革、動力變革,都需要強大科技支撐。牽住科技創新這個“牛鼻子”,走好科技創新這步“先手棋”,才能在產業革命中占領先機、贏得優勢。因此,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,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、新模式、新動能,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、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,從而不斷形成新質生產力、實現高質量發展。
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。目標是奮斗的方向,問題是時代的聲音??萍汲晒颥F實生產力轉化不力、不順、不暢一直是一個痼疾。對此,既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,打通體制機制關卡,也要優化政策,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。一方面,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,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、研發投入、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。對企業而言,練好內功,方能不懼風雨。企業的腰桿硬不硬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技創新的意識和能力。要努力讓企業成為揚帆破浪的先行者,而不是閉門造車的守望者。另一方面,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,鼓勵發展創業投資、股權投資,讓市場真正在創新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。多采取措施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,出臺激勵政策,向企業派駐科技特派員,建立銀發人才工作站等,支持企業在新材料、新能源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,解決行業“卡脖子”的技術難題。
讓人才發揮創新活力。相對于中小企業而言,沒有自己強大的研發團隊,想要創新就要另辟蹊徑,如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,將高校的研究成果轉化落地,實現互利共贏。湖南塔澳通信有限公司由兩名湖南工程學院的畢業學子合作創建,公司成立以后與母校一直建立著深度的產學研合作關系,短短幾年時間,該公司的通信業務已遍布全球。強化校地企的產學研對接,吸引人才,既能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率,也能帶動本地經濟發展。除高校畢業學子外,銀發人才同樣也是寶藏,他們背后是滿天下的桃李資源,讓銀發人才與本地企業產生良性互動,用情聚才激發“湘智興湘”,也能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。
責編:田文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